摘要:明末随着天主教传教士来华,中国士大夫开始学习欧洲科学和宗教。为消除接受西学的障碍,一些文人提出不同学说,为输入西学铺路,这些学说后来被清初学者所采用。文章试图从社会、文化背景出发,分析士人对西学...
- 全部
- 我的论文
- 工作平台
- 课程与招生
- 关于我
- 网盘资源
- 文章收藏
- 我的简历
- 影音欣赏
- 建站资源
- 网络资源
- 我的博客
- 学术资源
- 软件推荐
- 电子书籍
- 学术活动
- 常用书目
王家范:明清历史再认识的几个疑难问题
【内容提要】20余年来断代史与专史积累的微观研究成果,亟需全局性的整合,用以更新和发展有关中国历史的通感。有了这种“总体史”作依托,明清史的认识眼光就有可能立足于比较高远的基础,避免高低不同的无谓反复...
李学勤:谈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
记者:易丹 记者(以下简称记):李先生,听说您近来非常关注清代学术史方面的问题。去年您还曾在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做过这方面的学术演讲。据介绍,您的研究已对清代以来经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构成了挑战。因此今...
赵园:士大夫处父子一伦
一、肃若朝典 古代中国被公认的模范家庭,有可能气象森严以至肃杀。 《易》“家人”卦:“家人嗃嗃,悔厉吉;妇子嘻嘻,终吝。”王夫之说:“《易》曰:‘家人嗃嗃,未失也。妇子嘻嘻,失家节也。’节也者,礼也。...
温铁军 杨念群:“皇权不下县”的来龙去脉
主持人: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谭徐锋,感谢大家前来参加新史学沙龙。 下面请我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的两位嘉宾: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杨念群老师,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胡恒教授。温老师还在路上。 “新史...
辛德勇:研治古代文史的必备入门书籍
在现代社会中,从事任何一种职业,都需要具备某些必备的基础知识,不然你无法入门。 从事中国古代文史方面的研究,则首先需要对于古代文献具有相应的了解。道理很简单,历史已经远去,我们只能主要依靠古代文献的记...
李华川:“康乾盛世”说渊源考
20世纪80年代以来,褒扬意义上的“康乾盛世”说法开始在清史界兴起,渐为中国史学界所采用,进而影响到全社会。以致今日,“康乾盛世”似乎已成为对于“康、雍、乾时代”的一种定评、一个约定俗成的用语。一个历...
李学勤:简帛佚籍的发现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
中国有着总结学术发展的悠久和优良传统,向上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。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,中国的思想文化业已经历了从原始时期到夏、商、西周三代之变。对于错综复杂的远古文化,孔子从学术史的角度将其归结...
傅斯年:夷夏东西说
这一篇文是我在“九一八”以前所作《民族与古代中国史》一书中的三章。这一书已成之稿,大致写在“九一八”前两年至半年问。这三章是二十年春天写的,因时局的影响,研究所迁徙两次,我的工作全不能照预定呈规,所以...
陈寅恪:钱氏家难
关于牧斋八十生日,除前论“丁老行”谓丁继之于干戈扰攘之际特来虞山祝寿,殊为难得外,牧斋尚有红豆诗十首,皆关涉其己身及河东君并永历帝者,故与颇饶兴趣之牧斋辞寿札及归玄州恭寿序各一篇,录之于下。至钱曾“红...
罗友枝:近二十年北美清史研究趋势
过去的20年间,北美清史研究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和研究趋势。首先是学者们试图将清史纳入一个更大的历史框架进行研究,挑战长期以来在史学界占有支配地位的欧洲中心模式。与这一特点相应的另一个特点是,将清与其他...
柯娇燕:我对“新清史”研究的保留意见
2013年2月至8月,我到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访学,在柯娇燕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满语、清史等。回国前夕,我就满语研习、满族史研究、清史研究以及美国“新清史”研究等具体问题专门请教了柯娇燕教授,请她从一个美国汉...
史景迁:沈福宗与十七世纪的跨文化之梦
晚上好,我讲话会有一些英国的口音,希望大家能够听懂。 我二十岁的时候去美国求学,在耶鲁大学,通过我的老师,我发现了中国历史的乐趣。一个英国人,住在美国,然后在做中国研究。这样的情况不够理想,所以我的中...
李伯重:中国商业是如何从“末业”变成“主业”之一的
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,有句话叫“十亿人民九亿商,还有一亿在观望”(另外一个版本是“十亿人民九亿商,还有一亿在发展”)。这句话,充分表现了中国人对于致富的渴望,而致富的捷径就是经商。 这不奇怪,早在两...
葛兆光:“中国”意识在宋代的凸显——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
一、“中国论”与“正统论”:中国意识的真正凸显 在思想史上,北宋时期有两篇文献相当引人瞩目。一篇是石介的《中国论》,这是迄今为止可以看到的古代中国第一篇专以“中国”为题的著名政治论文,不仅因为作者是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