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不同形式的基督教会的合法性问题 2002年起,我对北京的基督教会进行了近一年的调查。北京基督教会具有多样性与多元性,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个基本现象,也就是说,不论是否承认,除了建制教会(即所谓“三自教...
- 全部
- 我的论文
- 工作平台
- 课程与招生
- 关于我
- 网盘资源
- 文章收藏
- 我的简历
- 影音欣赏
- 建站资源
- 网络资源
- 我的博客
- 学术资源
- 软件推荐
- 电子书籍
- 学术活动
- 常用书目
杨凤岗:基督教会、民主制度、公民宗教
政治是事关公共利益的事务。有人群就有社会,有社会就有政治,有政治就要有权力,因为人们的利益和观点必然千差万别,其中一些人的意志得以推行,需要对此做出制度安排。政治制度就是关於如何分配和使用权力的安排。...
许苏民:明清之际儒学与基督教的“第一哲学”对话
一进入“第一哲学”——形上之学的领域,就会立刻感受到它那玄思精微、理路曲折的魅力。无论是西方的metaphysics——“物理学之后”,还是中国的“形而上者谓之道”,都以超越相对的现象界事物、属于绝对...
赵晓阳:青年协会书局与中国基督教文字事业
基督教会历来重视文字出版事业,它是包括教育、医疗在内在华三大传教方式之一[1]。中国幅员广大、人口众多,各地方言造成的信息传播障碍,政府对基督教传教的禁止,文字出版成了将基督教带入中国的有效方式。来华...
赵晓阳:太平天国刊印圣经底本源流考析
摘要:1853 年和 1860 年,太平天国两次大量刊印了圣经。太平天国刊印本到底以众多圣经汉译本中的哪个译本为底本,学术界一直持有两种观点,双方都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,但至今仍然没有定论。 &nbs...
赵稀方:1877-1888年《万国公报》的“圣号之争”
一 自清代康熙禁教以后,基督教在中国的活动从此不为官方允许,明清之际由利玛窦和耶稣会在中国创造的辉煌,从此走向凋零。直至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,传教士们才重新回到中国。这一时...
杨卫华:革命与改良的相遇:来华新教传教士话语中的中国共产党
摘要:在1927年国共分手之后的十年,随着中共实践展开,对基督教的政策也甚为严厉,激起了传教士的正视,逐渐成为了传教士话语中的关键词。 通过对〈The Chinese Recorder〉相关言论的梳理...
高瑞泉:自西徂东:平等观念史的西来脉络
【内容提要】 “平等”观念之在中国有过一个“古今之变”,其中,在基督教传播的形式下,从西方宗教到“西学”的平等观念之“自西徂东”,构成了整个观念变迁历史脉络中值得考察的一支。晚明传统纲常危机下,西方基...
俞吾金:关于人性问题的新探索
我们正在迈向廿一世纪。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刻,深入反思人类文明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问题,有其积极的意义。谁也不会否认,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,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,需要我们去思考、去解决...
李向平:“寺庙”与“教会”——佛耶制度比较论
本文所论之宗教制度,实际上等同于马克斯·韦伯所说的形式理性,其与价值理性的紧密关系,影响到宗教功能的最大发挥,甚至会影响到与佛教、基督教关系紧密的社会结构。所以,宗教之社会功能发挥,在相...
李向平:当代中国基督教的“堂-点模式”刍论
一.应该如何与本来如何的问题 基督教的公共价值观是一个应当是如何的问题,而基督教的社会性则是一个本来是如何的问题。这就是说,一个宗教体系的社会性,直接制约着该宗教体系的公共性,左右着这个...
丛日云:天国的福音——基督教的兴起与西方人政治价值观的变
大约在公元1世纪初叶,正值罗马帝国如日初升之际,在罗马的东方行省巴勒斯坦的大地上,一个名叫耶稣的犹太青年以一种救世主的口吻开始传播天国的福音:“天国近了,你们应该悔改”。[1] 耶稣的教导构成后来基督...
卓新平: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双向契合
在现代社会重新审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思潮中,中国文化发展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突破,而基督教在中国的适应亦面临着一次新的机遇。在经历了各种文化运动和艰难变革之后,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阶层在社会现代化的氛...
李向平:当代中国宗教格局的关系建构——以佛教基督教的交往关系为例
在当代中国社会,尤其是华北、华南、华东几个主要区域,就宗教影响而言,在五大宗教里面,要数佛教和基督教最大,而其影响亦最为重要。同时,佛教、基督教的信徒人数所占比重也比较大。因此,论及当代中国宗教格局,...
卓新平:当代西方基督宗教思想研究
基督宗教思想研究在西方人文学术领域占有很大比重,其历史传统悠久,学术成果颇丰。本来,基督宗教思想研究纯属神学研究的范畴,拥有明确的基督宗教信仰前提。但随着19 世纪西方宗教学的兴起,神学与宗教学亦逐渐...